扭伤的第几天是最痛苦的
扭伤后24-72小时通常是疼痛最明显的阶段。扭伤疼痛程度与软组织损伤程度、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急性期可能出现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
扭伤初期因毛细血管破裂和炎症介质释放,疼痛在受伤后1-3天达到高峰。这段时间关节周围会出现进行性肿胀,皮下淤血逐渐显现,轻微触碰或尝试活动都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损伤后6-12小时开始出现明显不适,24小时左右疼痛持续加重,48小时前后多数患者会感受到最强烈的痛感,尤其在夜间或肢体下垂时症状更显著。72小时后随着炎症反应减弱,疼痛程度通常逐渐缓解,但严重扭伤可能持续1周左右。
部分特殊情况下疼痛高峰可能提前或延后。轻微扭伤可能在12小时内就出现最大痛感,而伴随韧带撕裂或小关节错位时,疼痛可能持续5-7天才达到顶峰。高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因淤血吸收较慢,疼痛高峰期可能延长至3-5天。若受伤后立即进行冰敷制动等正确处理,可有效推迟或减轻疼痛高峰的强度。
扭伤后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但避免过紧。疼痛高峰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等药物缓解症状,切忌揉搓或热敷肿胀部位。恢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等康复训练,穿戴护具保护关节,2周内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若72小时后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紫发热,需及时排查骨折或感染可能。日常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防滑鞋具,中老年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维持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