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骨水泥后死了怎么回事
老人打骨水泥后死亡可能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肺栓塞、基础疾病急性加重等因素有关。骨水泥通常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其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术中骨水泥渗漏等。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是严重并发症,多因骨髓腔内高压导致脂肪或骨水泥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肺血管栓塞。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骤降,严重时可致心搏骤停。高龄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更易发生微栓塞。术中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骨水泥注入速度与剂量。肺栓塞常因术后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老人活动能力差、血液高凝状态会显著增加风险。术前需评估D-二聚体水平,必要时预防性抗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可能在围手术期急性发作。麻醉应激、体液失衡等因素会加重原有器官功能障碍。术前应优化心肺功能,术中维持循环稳定。
极少数情况下,骨水泥单体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骨水泥聚合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椎体成形术中出现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会压迫脊髓。这些情况需立即停止操作并抢救。严格掌握适应症、完善术前评估、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关键。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需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
术后应密切监测72小时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与尿量变化。鼓励早期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逐步过渡到坐位训练。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骨骼修复,如鱼肉、蛋清、乳制品等。定期复查胸片与凝血功能,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就医。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跌倒造成二次骨折。长期需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