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性骨折与压缩性骨折的区别
爆裂性骨折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稳定性。爆裂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导致椎体向四周碎裂,可能伴随脊髓损伤;压缩性骨折多由骨质疏松或轻度外力引起椎体单纯塌陷,稳定性相对较好。
爆裂性骨折的典型特征是椎体骨块向椎管内移位,CT显示椎体后壁断裂,常需手术稳定脊柱。压缩性骨折在X线中表现为椎体前缘楔形变,后壁完整,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爆裂性骨折的神经损伤风险显著高于压缩性骨折,前者可能出现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后者通常仅表现为局部疼痛。
两种骨折的治疗策略差异明显。爆裂性骨折若存在神经压迫或脊柱不稳,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常用术式包括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或前路椎体切除重建。压缩性骨折首选卧床休息、支具保护,严重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压缩性骨折后应启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
康复阶段需根据骨折类型制定方案。爆裂性骨折术后需佩戴硬质支具3-6个月,逐步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疼痛缓解后应尽早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流失。两类骨折患者均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爆裂性骨折还需监测神经功能恢复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