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有哪些症状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困难、烦躁哭闹等症状。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1、白色斑块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是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斑块多分布于舌面、颊黏膜、上腭等部位,形似凝乳,轻微隆起,用棉签难以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见下方黏膜充血发红,可能伴有轻微出血。斑块可能逐渐融合成片,严重时可覆盖大部分口腔黏膜。
2、进食困难
患儿因口腔疼痛常出现拒食、吮吸无力或进食时哭闹。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吐奶、流涎增多。成人患者可能诉说口腔灼热感或味觉异常。长期进食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特别关注婴幼儿体重增长情况。
3、烦躁哭闹
婴幼儿患者因口腔不适常表现为持续哭闹、睡眠不安、易激惹等情绪变化。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低热,但通常不超过38℃。这些症状在进食或清洁口腔时可能加重,需与普通口腔溃疡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
4、黏膜充血
斑块周围黏膜常呈现明显充血发红,可能伴有轻微肿胀。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病变可能向咽部、食管蔓延,出现吞咽疼痛或胸骨后不适。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并发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皮疹等系统症状。
5、复发倾向
未经规范治疗的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在未消除诱因的情况下。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或存在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哺乳期母婴交叉感染也可能导致病情迁延。
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鹅口疮的重要措施,婴幼儿喂养器具需定期煮沸消毒,母乳喂养前应清洁乳头。成人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黏膜的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免疫力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出现鹅口疮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强效漱口液刺激黏膜。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婴幼儿患者需监测每日进食量和尿量,防止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