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灌肠治疗是什么
小孩灌肠治疗是通过肛门向直肠内注入药物或液体,用于治疗便秘、肠道感染或术前清洁等医疗操作。主要有清洁灌肠、药物灌肠、营养灌肠、诊断性灌肠、保留灌肠等方式。
1、清洁灌肠
通过注入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出积存粪便。适用于严重便秘或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操作时需使用专用灌肠器,液体温度保持在37℃左右,灌注量根据儿童年龄调整。
2、药物灌肠
将治疗药物溶解后经直肠给药,常见于退热栓剂、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物。直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需注意药物浓度和渗透压,防止黏膜刺激。
3、营养灌肠
对无法经口进食的患儿提供营养支持,灌注要素型肠内营养液。适用于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或术后恢复期。需严格控制灌注速度和温度,监测电解质平衡。
4、诊断性灌肠
造影剂灌肠配合X线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等疾病。检查前需彻底清洁肠道,使用含钡或水溶性造影剂。操作后需促进造影剂排出。
5、保留灌肠
灌注药液后要求保留较长时间以增强疗效,如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液量通常不超过50ml,灌注后需保持卧位30分钟以上。
实施儿童灌肠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家长应注意灌肠后观察患儿反应,记录排便情况。日常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规律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治疗期间保持臀部清洁,避免频繁灌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