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桅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等症状。
1、清热泻火
炒栀子性寒,归心、肺、三焦经,能清泻三焦火邪,尤其擅长清心除烦。对于热病导致的心烦不宁、躁扰不安有显著缓解作用。其有效成分栀子苷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发挥镇静效果。临床常与淡豆豉配伍使用,如栀子豉汤。
2、凉血解毒
炒栀子能入血分而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鼻衄、吐血等出血症状。其含有的藏红花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等症状,可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3、利湿退黄
炒栀子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常与茵陈、大黄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如茵陈蒿汤。
4、消肿止痛
炒栀子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痛。其抗炎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组织水肿。可将栀子粉用鸡蛋清调敷患处,或与大黄、红花等制成膏药外涂。
5、调节胃肠
炒栀子对湿热型胃炎、肠炎有一定疗效,能缓解脘腹胀满、大便黏滞等症状。其鞣质成分可保护胃肠黏膜,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
使用炒栀子时需注意体质辨证,脾胃虚寒者应减量或配伍温中药。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日常可配伍粳米煮粥养护胃气,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食。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应停用,孕妇及儿童使用前需咨询中医师。储存时应置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