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后果是什么
牙周炎可能引发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齿脱落等后果,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牙周炎主要由菌斑堆积、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牙周袋形成等症状。
1、牙齿松动
牙周炎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包括牙龈和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随着疾病进展,牙齿的支持结构逐渐丧失,出现牙齿松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晃动,后期可能发展为牙齿自行脱落。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咀嚼功能下降,影响进食效率。
2、牙槽骨吸收
慢性炎症刺激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牙槽骨持续性吸收。骨量减少会进一步加剧牙齿松动,形成恶性循环。影像学检查可见牙槽嵴高度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颌骨病理性骨折。骨吸收程度与炎症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3、牙齿脱落
未经控制的牙周炎最终会导致牙齿脱落,这是牙周组织完全破坏的结果。多颗牙齿缺失会影响面部轮廓,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区缺失还可能影响发音功能和面部美观,需要义齿或种植体修复。
4、全身影响
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风险。口腔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低度慢性炎症。孕妇患牙周炎还可能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概率,需要特别关注口腔卫生。
5、治疗难度大
晚期牙周炎治疗复杂,常需要多学科协作。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严重者需要牙周手术或骨移植。即使经过规范治疗,已破坏的牙周组织也难以完全再生,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预防牙周炎需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刷牙,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间隙。每6-12个月进行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吸烟者应戒烟以降低炎症风险。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也有助于维护牙周健康。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至不可逆阶段。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牙龈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