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证的症状主要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气虚证多由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饮食失调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改善、适度运动等方式缓解。
神疲乏力是气虚证的典型表现,患者常感觉身体沉重、精神不振,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种症状多与脾肺气虚有关,脾主运化,肺主气,两者功能减弱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黄芪颗粒等中成药调理,日常可适当食用山药、大枣等补气食物。
气短懒言表现为说话声音低微、不愿多言,稍微活动就容易气喘。这与肺气不足直接相关,肺主呼吸,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弱。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喜静恶动等症状。可选用生脉饮、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补益肺气,同时避免过度耗气的剧烈运动。
自汗指不因外界环境炎热或剧烈运动而自然出汗,尤其在白天明显,多为气虚不能固摄津液所致。患者可能伴有怕风、易感冒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黄芪精口服液、虚汗停颗粒、牡蛎散等具有固表止汗功效的药物,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汗出当风。
气虚患者常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这与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有关。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液运行无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生成不足。可选用归脾丸、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药物调理,饮食上可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补血食物。
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是脾气虚的常见表现,多伴有大便溏薄、肢体困重等症状。脾主运化,脾气虚则消化功能减弱。治疗可选用香砂六君丸、健脾丸、参苓健脾胃颗粒等健脾益气药物,日常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气虚证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粳米、山药、红枣、莲子、牛肉等补气食物,忌食生冷寒凉之品。症状明显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调理,避免自行用药。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过度出汗,保持情绪平稳也有助于气虚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