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闭塞和骨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心血管系统病变,后者属于骨骼系统病变。冠状动脉闭塞是指心脏供血动脉被血栓或斑块堵塞,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骨坏死则是骨骼局部血供中断导致的骨组织死亡,常见于股骨头、膝关节等承重部位。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冠状动脉闭塞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血流中断,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相关。骨坏死则因外伤、长期激素使用、酗酒等导致骨内微循环障碍,骨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酒精性骨坏死多与脂代谢紊乱引起的血管栓塞有关。
冠状动脉闭塞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臂放射,伴随冷汗、呼吸困难,静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能缓解。骨坏死早期仅有负重关节隐痛,后期出现持续性剧痛、关节活动受限,股骨头坏死可导致跛行,疼痛夜间加重且药物缓解有限。
冠状动脉闭塞需通过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冠脉CTA或造影可见血管狭窄程度。骨坏死依靠X线显示骨质密度改变,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核素骨扫描能评估坏死范围,CT有助于观察骨小梁结构破坏情况。
冠状动脉闭塞急性期需溶栓或急诊PCI手术恢复血流,慢性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斑。骨坏死早期采用减负重、高压氧治疗,晚期需行髓芯减压术、人工关节置换,可联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骨肽注射液促进修复。
冠状动脉闭塞及时再灌注治疗可挽救心肌,但再梗死风险持续存在,需终身控制危险因素。骨坏死预后与坏死部位和范围相关,股骨头坏死Ⅲ期后多数需关节置换,术后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年轻患者可能需多次翻修手术。
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骨坏死患者需避免负重关节过度受力,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更适合,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时需遵医嘱控制剂量。两类疾病均需戒烟限酒,长期用药者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