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鲭鱼、金枪鱼、沙丁鱼、马鲛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可能引发组织胺中毒,主要与鱼类腐败后组氨酸转化为组织胺有关。
鲭鱼肌肉中组氨酸含量较高,腐败后易产生过量组织胺,中毒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呕吐,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
金枪鱼在15℃以上储存时细菌繁殖加速,导致组织胺积聚,可能引发荨麻疹和血压下降,需及时就医进行洗胃处理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沙丁鱼罐头加工不当或储存超期时,肉毒杆菌与组织胺协同作用可导致呼吸困难,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
马鲛鱼常温存放超过4小时即可能达到中毒剂量,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和舌体麻木,治疗需配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建议购买冷藏鱼类后2小时内冷冻保存,烹饪前检查鱼肉是否有异味或黏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