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胆汁确实具有毒性,误食可能导致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见有毒鱼胆包括草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的胆囊。
鱼胆中毒主要与鲤醇硫酸酯钠等毒素有关,这些物质耐高温且不被酒精破坏,常规烹饪无法降解毒性。
毒素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
误食后1-3小时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随后可能出现黄疸、少尿等肝肾损害表现。
立即催吐并送医洗胃,重度中毒需血液净化治疗,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器官损伤。
处理活鱼时务必完整去除胆囊,若不慎破裂需彻底清洗沾染部位。民间偏方生吞鱼胆治病毫无科学依据,应坚决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