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白果中毒可通过催吐、洗胃、补液、药物治疗、血液净化等方式治疗。白果中毒通常由过量食用生白果或未经充分处理的熟白果引起,其毒性成分主要为银杏酸和银杏酚。
误食白果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者,可立即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减少毒物吸收。呕吐后饮用300-500毫升温水重复催吐,直至呕吐物澄清。婴幼儿及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误吸导致窒息。
中毒4-6小时内需急诊洗胃,使用生理盐水或活性炭混悬液彻底清除胃内残留毒素。洗胃后留置胃管可注入50%硫酸镁导泻,加速肠道排毒。严重呕吐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慎用洗胃。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抽搐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心率失常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补液速度需根据尿量调整,预防肺水肿。
针对神经系统症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肝损伤者静脉注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同时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重度中毒伴多器官衰竭时需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银杏毒素。血液净化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并发急性肾损伤者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白果中毒后24小时内需禁食,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藕粉等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质。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日常储存白果应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食用前须去壳煮沸20分钟以上,成人每日食用量不超过10粒,儿童孕妇应禁食。若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须立即携带剩余白果样本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