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改善目赤肿痛、乳痈、疔疮肿毒、湿热黄疸等症状,也可用于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症状。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急性乳腺炎早期、皮肤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蒲公英对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有缓解作用,其含有的菊苣酸等成分能减轻结膜充血症状。患者可配伍野菊花煎汤熏洗,或使用蒲公英滴眼液辅助治疗。需注意合并细菌性结膜炎时应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菌药物。
早期急性乳腺炎出现乳房胀痛、局部发热时,新鲜蒲公英捣烂外敷可帮助消散肿块。临床常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制成乳癖消片使用,严重化脓者需配合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疔疮疖肿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用蒲公英鲜品捣汁外涂,其含有的蒲公英甾醇具有抑菌作用。对于较大痈肿可配合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症状明显者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蒲公英利胆作用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型黄疸,常与茵陈蒿汤配伍使用。肝硬化患者出现黄疸时,可辅助使用蒲公英颗粒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进行保肝治疗。
蒲公英利尿作用对膀胱湿热型尿频尿急有缓解效果,可配伍车前草煎服。明确诊断为细菌性尿路感染时,建议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菌药物,中重度感染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使用蒲公英治疗时需注意体质虚寒者慎用,过敏体质可能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鲜品每日用量不宜超过60克,干品建议控制在10-15克。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能单独依赖蒲公英,出现发热、化脓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采集嫩叶焯水凉拌,或晒干后泡茶饮用,但妊娠期及脾胃虚弱者应避免长期大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