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荔枝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是空腹大量食用时。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两种毒素,会干扰人体糖代谢。
荔枝果肉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这两种物质会抑制肝脏中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阻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它们还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血糖消耗。在空腹状态下,人体血糖水平较低,此时大量摄入荔枝会进一步加重低血糖风险。儿童由于肝脏糖原储备较少,更容易出现荔枝病症状,表现为头晕、冷汗、乏力等低血糖反应。
少数情况下,荔枝引发的低血糖可能较为严重。当一次性食用超过300克荔枝且未进食其他食物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低血糖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热带地区荔枝产区,与当地居民长期大量食用荔枝的饮食习惯有关。部分人群对荔枝毒素的代谢能力较差,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出现明显不适。
建议食用荔枝前先进食适量主食,避免空腹食用。儿童每次食用不超过5颗,成人不超过10颗。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糖果或饮用糖水,必要时就医。荔枝应存放在通风处,未成熟荔枝毒素含量更高,需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