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腹泻的特点是粪便中含有大量未吸收的溶质,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水分被动进入肠腔。渗透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且量多,停止摄入相关食物或药物后症状可缓解。常见原因包括乳糖不耐受、滥用泻药、摄入高渗性药物或食物等。
渗透性腹泻的发生与肠腔内溶质吸收障碍直接相关。当未被吸收的溶质如乳糖、山梨醇、镁离子等在肠腔内积聚时,会形成高渗环境,促使水分从肠壁向肠腔转移。这种腹泻的粪便通常呈现酸性,可能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消化不良症状。渗透性腹泻区别于分泌性腹泻的特点在于禁食后腹泻减轻,粪便渗透间隙增大。
渗透性腹泻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详细询问饮食史和用药史有助于发现潜在诱因,如乳制品摄入、无糖食品中的糖醇类添加剂等。粪便渗透压和电解质测定可计算渗透间隙,渗透间隙超过50mOsm/kg提示渗透性腹泻。治疗关键在于识别并去除致病因素,如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避免乳制品,药物相关性腹泻需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渗透性腹泻需注意饮食管理,避免过量摄入高渗性食物或药物。对于慢性腹泻患者,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诱因。出现持续性腹泻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老年人和儿童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