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主要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控制酸性食物摄入、减少高脂食物、限制产气食物、选择易消化食物等。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调料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含高盐和亚硝酸盐,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酒精和浓咖啡会促进胃酸分泌,导致胃部灼痛感加重。建议选择清淡烹饪方式如蒸煮,调味可少量使用姜汁或葱白。
柑橘类水果、番茄、食醋等酸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碳酸饮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诱发胃胀气。未成熟水果含较多鞣酸,易与胃酸结合形成沉淀物。可选择香蕉、苹果等弱碱性水果,食用前充分加热破坏有机酸。
油炸食品、肥肉等需要大量胆汁分解,延长胃排空时间。奶油蛋糕等高糖高脂食物会促进胃酸反流。动物内脏含大量嘌呤可能诱发胃部不适。建议选择清蒸鱼、瘦鸡肉等低脂蛋白,每日油脂摄入控制在25克以内。
豆类、洋葱、红薯等易在肠道发酵产气。糯米制品黏性大可能黏附在胃壁影响消化。生冷食物会刺激胃部血管收缩。可将豆类提前浸泡并延长烹煮时间,根茎类蔬菜建议切小块炖煮。
小米粥、山药泥等半流质食物减轻胃部负担。发酵面食如馒头比未发酵食品更易消化。嫩叶蔬菜比粗纤维蔬菜对胃黏膜摩擦小。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食物温度保持在40℃左右。
慢性胃炎患者除饮食调整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进餐时充分咀嚼食物,饭后半小时内避免平卧。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等胃黏膜保护剂。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出现持续黑便或体重下降需及时胃镜检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