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觉得恶心可能与胃肠型感冒、药物刺激、鼻咽部分泌物刺激等因素有关。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型感冒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袭胃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严重时可伴随低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
部分感冒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氨酚伪麻美芬片等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反应。药物成分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或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建议饭后服药减轻刺激,必要时更换为肠溶制剂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倒流至咽部,通过咽反射引发恶心感。这种情况多见于夜间平卧时,患者常感觉咽喉异物感伴频繁吞咽动作。使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洗鼻腔,或口服氯雷他定片减轻黏膜水肿有助于缓解症状。
体温升高可能影响消化酶活性,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恶心。当体温超过38.5℃时,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物理降温配合使用小儿退热栓等药物控制体温后,消化道症状通常能自行缓解。
感冒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异常患者更易出现胃脘部胀痛伴恶心。确诊需进行胃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感冒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如出现咖啡样物质或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消化道出血等急症。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但须与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