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期间一般不建议吃坚果,可能加重胃肠负担或刺激肠道。坚果富含膳食纤维和脂肪,消化难度较大,而腹泻时肠道功能较弱,摄入后可能诱发腹胀、腹痛或排便次数增加。
腹泻期间肠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消化酶分泌减少。坚果中的高纤维成分会加速肠道蠕动,粗纤维可能机械性摩擦受损的肠黏膜;坚果脂肪含量较高,需要胆汁和胰脂酶分解,腹泻时消化液分泌不足,未充分消化的脂肪可能刺激肠壁,导致渗透性腹泻加重。部分坚果如核桃、腰果含有较多植酸和单宁,可能抑制矿物质吸收并引发轻微炎症反应。
少数慢性腹泻患者若无明显腹痛或稀水样便,可尝试少量食用去皮坚果如杏仁粉或榛子酱。这类经过加工的坚果去除部分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对肠道刺激较小,且能补充腹泻丢失的锌、钾等电解质。但急性感染性腹泻或伴有发热、黏液脓血便时,须严格避免坚果类食品。
腹泻恢复期可逐步引入少量易消化食物如米汤、馒头,待排便成形1-2天后,再尝试每日10-15克去皮坚果。优先选择蒸煮后的栗子或杏仁豆腐等软质坚果制品,避免油炸、糖渍坚果。若进食后出现肠鸣、腹痛需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