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容易过敏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鸡蛋、花生、鱼虾、大豆等。这些食物可能引发皮疹、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在添加辅食时逐一尝试并观察反应。
牛奶蛋白是婴儿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可能引发湿疹、荨麻疹或胃肠不适。部分婴儿对乳糖不耐受也会出现类似过敏症状。家长可优先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若确认过敏需完全回避牛奶及其制品,改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鸡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易致敏,多表现为口周红斑或全身性湿疹。建议8月龄后再尝试添加蛋类,从少量蛋黄开始逐步过渡到全蛋。出现过敏反应时可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花生过敏可能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最新研究建议4-6月龄早期引入花生制品可降低过敏概率,但已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初次尝试需选择光滑花生酱稀释后少量给予。
海产品中的原肌球蛋白耐高温,即使煮熟仍可能致敏。表现为嘴唇肿胀或呼吸道症状,严重时需使用肾上腺素笔急救。建议1岁后再引入深海鱼类,贝壳类建议延至2-3岁。
大豆蛋白与牛奶蛋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常见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症状包括血便、生长发育迟缓等。可选择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大豆制品建议10月龄后少量尝试。
添加辅食时应遵循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连续观察3天的原则,记录进食后反应。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时需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也需注意饮食回避可能致敏的食物成分,定期评估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对于已确认过敏的食物,建议每6-12个月在医生指导下重新进行耐受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