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中毒的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觉谵妄、肝肾损伤、休克昏迷等。毒蘑菇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蘑菇种类、摄入量及个体差异有关,需立即就医处理。
误食毒蘑菇后1-2小时内可能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水样腹泻及阵发性腹痛,常见于鹅膏菌属、红菇属等毒素刺激胃肠黏膜所致。部分患者伴随头晕乏力,严重者可因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此时需禁食并尽快就医洗胃,避免自行催吐加重黏膜损伤。
裸盖菇素类毒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幻觉妄想等表现,如毒蝇伞中毒可见谵妄、手舞足蹈等异常行为。需保持患者安静,防止跌倒或自伤,及时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镇静药物干预。
鹿花菌等含有的甲基联氨化合物可破坏红细胞,表现为酱油色尿、黄疸、寒战高热,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需紧急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重度贫血者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免疫溶血反应。
剧毒鹅膏菌含有的鹅膏毒肽会在48小时后引发转氨酶急剧升高、少尿无尿等肝肾综合征,死亡率较高。早期可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护肝,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需绝对卧床,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氮质血症。
亚稀褶黑菇等毒素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心肌损伤,表现为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全身多系统损害。需在ICU进行心电监护,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同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发现毒蘑菇中毒后应立即保留食用残渣供鉴定,所有患者均需住院观察72小时以上。恢复期应避免油腻饮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促进代谢。野外活动时需牢记不采食不认识的蘑菇,烹饪无法破坏剧毒蘑菇的毒素活性,所谓民间鉴别方法均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