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预防艾滋病需采取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共用注射器、及时阻断暴露感染、定期检测五项核心措施。
减少性伴侣数量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避免与HIV感染状况不明的对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等高危群体需特别注意,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较高。不参与商业性行为或毒品交易等违法活动,这些场景中HIV暴露风险会成倍增加。
乳胶安全套能有效阻隔体液交换,使用前需检查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每次性行为都应全程使用,避免中途佩戴或重复使用。配合水基润滑剂可防止安全套破裂,油基润滑剂会腐蚀乳胶材质。若发生安全套滑脱或破裂,应立即停止性行为并进行暴露后风险评估。
静脉吸毒者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任何血液接触都可能传播病毒。参加药物维持治疗可减少注射需求,社区针具交换项目能提供清洁器具。纹身、穿孔等操作需确认机构使用灭菌设备,家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不应共用。
发生高危接触后72小时内可启动暴露后预防,服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PEP药物。越快服药阻断效果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并完成随访检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按规定流程上报处理。
高危人群每3-6个月应检测HIV抗体,窗口期后采用第四代试剂可同时检测抗原抗体。居家自检试剂可作为初筛手段,但阳性结果需疾控中心确证。早发现感染者能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时基本无传染性。
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是预防基础,性行为中必须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饮酒过量导致防护意识下降,吸毒人员应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处理尖锐物品时使用防刺伤器具。孕妇应接受产前HIV筛查,感染者通过药物阻断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病毒,消除歧视有助于防控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