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食品、霉变食物、烧烤类食物、酒精饮料、槟榔等食物可能增加致癌风险。癌症的发生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日常需注意避免摄入明确致癌物质。
咸鱼、咸菜等腌制食品含有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可能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大量食用可能诱发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建议控制食用频率,搭配新鲜蔬菜水果降低风险。
发霉的花生、玉米等谷物可能滋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类毒素是肝癌的明确致病因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完全破坏。发现霉变应立即丢弃,避免剜除霉斑后继续食用。
明火烤制的肉类会产生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高温煎炸食物也会生成丙烯酰胺。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胃癌、肠癌风险。建议采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食物焦糊。
乙醇在体内代谢为乙醛,会直接损伤DNA并干扰叶酸吸收。长期饮酒与口腔癌、喉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建议控制每日摄入量。
槟榔中的槟榔碱和鞣质会刺激口腔黏膜,长期咀嚼可能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甚至癌变。台湾地区研究显示,同时咀嚼槟榔、吸烟、饮酒者患口腔癌风险为普通人的123倍。
保持均衡饮食是防癌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200-350克水果,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限制加工肉制品摄入。烹饪时注意控制油温,减少油烟吸入。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