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有助于骨折老人恢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进行。骨折恢复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加速骨痂形成,同时改善关节活动度。
骨折早期在固定稳定后即可开始非负重锻炼,如手指屈伸、踝泵运动等被动或主动活动,有助于减轻肿胀并维持关节灵活性。随着愈合进展,可逐步增加抗阻力训练和负重练习,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力训练或在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锻炼强度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阶段及个体耐受度调整,避免过早负重导致移位。水中运动因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适合髋部或脊柱骨折老人进行低冲击训练。
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不稳定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需暂缓功能锻炼。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期应严格制动,待炎症控制后再逐步康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老人需监测血氧和心率,避免过度疲劳。锻炼过程中出现持续加重疼痛、异常肿胀或内固定松动感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复查。
家属应协助老人记录锻炼时长和身体反应,配合物理治疗师制定阶段性计划。饮食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毫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恢复期间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动态调整康复方案。夜间使用枕头垫高患肢可缓解肿胀,寒冷季节注意患肢保暖以避免血液循环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