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水肿可通过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适量补充铁元素、控制钠盐摄入等方式改善。营养不良性水肿通常由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每日摄入足量鸡蛋、鱼肉、瘦肉等动物蛋白,搭配大豆及其制品等植物蛋白。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
多食用全谷物、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B1、B6的食物。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性水肿,伴随周围神经炎症状。
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血、木耳等含铁丰富食物。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眼睑和面部水肿。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钠潴留会加重水钠潴留,使水肿症状恶化,同时要保证每日饮水量。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临床治疗,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逐步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快速大量补充营养导致再喂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