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是否切除需综合评估年龄、疾病性质、生育需求、激素水平及并发症风险等因素决定。主要考虑因素有肿瘤恶性概率、内分泌功能保全必要性、患者生活质量需求、手术耐受性评估及家族遗传史等。
卵巢肿瘤良恶性是决定切除的核心指标。良性肿瘤如单纯性囊肿或成熟畸胎瘤,通常仅需剔除病灶保留卵巢;恶性肿瘤如上皮性卵巢癌或颗粒细胞瘤,需根据分期扩大切除范围。交界性肿瘤需结合冰冻病理结果,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单侧卵巢。术前影像学评估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决策具有关键意义。
卵巢激素分泌功能对育龄期女性尤为重要。双侧切除将导致人工绝经,可能引发潮热、骨质疏松及心血管风险升高。45岁以下无恶变证据者,可保留至少部分卵巢组织。对已完成生育的围绝经期患者,需权衡激素骤降带来的长期影响与疾病复发风险。
保留卵巢对保留生育能力至关重要。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即使恶性肿瘤也探索保留子宫及对侧卵巢的可能。需结合辅助生殖技术评估,如卵子冷冻或卵巢组织冻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切除卵巢前需充分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患者基础状况影响手术决策。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需简化手术范围。多次盆腔手术史者需评估粘连程度,保留卵巢可能增加后续手术难度。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需预防性切除时,需进行多学科协作评估。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卵巢癌概率显著增高,建议完成生育后预防性切除。林奇综合征患者需结合子宫内膜癌风险综合决策。家族史阳性但未检出基因突变者,需个体化评估监测方案与手术时机的平衡。遗传咨询应作为决策流程的必要环节。
术后需根据卵巢保留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全切患者应监测激素替代治疗效果,保留卵巢者需定期评估残余功能。无论手术范围如何,均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均衡摄入钙质与维生素D,控制体重以减少代谢综合征风险。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骨关节疼痛或情绪波动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