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产科 > 妇科
盆腔积液恢复时间一般为7-30天,实际时间受到积液量、病因类型、治疗方式、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量生理性积液通常1-2周可自行吸收,病理性大量积液需配合引流或药...
白带像水一样有腥臭味可能由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清洁等方式改善。
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白带呈灰...
白带有杆菌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卫生习惯不良、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原因引起。
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表现为白带增多伴异味。建议避免频繁冲...
卵泡不破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促排、超声监测、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卵泡壁过厚、盆腔粘连等因素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
服用避孕药后一周可以同房,但需注意避孕效果可能受药物类型、服用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短效避孕药需连续服用7天以上才具有可靠避孕效果,紧急避孕药仅对服药前72小...
吃完避孕药同房出血可能由激素波动、阴道黏膜损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突然用药可...
服用72小时紧急避孕药后月经通常推迟3-7天,实际时间受到药物激素影响、个体差异、服药时月经周期阶段、原有月经规律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左炔诺孕...
阴道炎患者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刺激、规范用药和定期复查,常见类型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碱性...
HCG后期增长存在标准范围,通常妊娠9-12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具体数值受个体差异、多胎妊娠、胚胎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
单胎妊娠HCG水平在孕8-10周达5万-10...
月经推迟超过7天可能提示怀孕,但月经周期波动、精神压力、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月经推迟。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提前或推迟7天内属于正常生理...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0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更好,阳性代表具有免疫力,阴性则需考虑疫苗接种。乙肝表面抗体结果解读主要有免疫成功、疫苗接种后、自然感染恢复、检测误差四种情况。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抗体阳性,说明免疫系统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近期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可能出现弱阳性,需复查抗体定量确认免疫效果,必要时加强接种。
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者,表面抗体阳性伴随核心抗体阳性,属于获得性免疫状态。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需结合乙肝五项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建议阴性者及时补种乙肝疫苗,阳性者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血液暴露风险。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一定是乙肝病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的主要区别在于肝脏损伤程度和症状表现,携带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且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患者则存在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血液中存在乙肝病毒但无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证据,乙肝病则表现为病毒活跃复制伴随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损伤。
携带者多数无乏力、黄疸等表现,乙肝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会进展为肝硬化。
携带者肝功能ALT/AST持续正常,乙肝病患者可见转氨酶升高,超声或肝穿可能显示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
携带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乙肝病患者需根据指南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部分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等药物。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12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弹性检测,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
男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母婴传播、血液接触等。
无保护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建议使用安全套降低风险。
共用注射器或针具可能导致血液直接接触,增加感染概率。避免与他人共用任何可能接触血液的器具。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可能在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孕期检测和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可能传播病毒,包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确保医疗操作使用消毒器械。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保持安全性行为,避免高危行为可有效预防感染。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咨询。
免疫性肝炎可能引起腹水,通常发生在疾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主要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
免疫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布地奈德等免疫抑制剂。
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腹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缓解症状。
肝硬化时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回流能力,淋巴液漏入腹腔。可通过限盐饮食、腹腔穿刺引流及使用特利加压素改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水快速增加伴发热。需及时进行腹水培养并应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
免疫性肝炎患者出现腹水需立即就医,日常应限制钠盐摄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