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对症用药、环境调整、饮食管理、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咳嗽是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防御反射,但长期或剧烈咳嗽需警惕潜在疾病。
病毒或细菌侵袭呼吸道黏膜时,常引发急性咳嗽伴咽痛、发热。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多数,肺炎链球菌等可能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镇咳,盐酸氨溴索片祛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细菌感染。保持室内湿度50%-60%有助于缓解气道刺激。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气道可导致阵发性干咳,多伴眼痒、流清涕。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易发,血清IgE检测可辅助诊断。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片抗组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缓解鼻部症状,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预防哮喘发作。定期清洗床品、使用空气净化器可降低过敏概率。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暴露者多见,表现为晨起咳痰持续3个月以上。肺功能检查显示气流受限,胸部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常用盐酸丙卡特罗片扩张支气管,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溶解黏液,必要时需长期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戒烟及避免冷空气刺激是关键护理措施。
胃酸刺激咽喉部引发夜间呛咳,伴反酸、烧心等症状。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确诊,肥胖、饮食过饱为诱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能减少反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片,可能引起顽固性干咳,停药后多可缓解。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抑郁药也有类似反应。出现药源性咳嗽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记录用药与症状发生时间有助于鉴别病因。
咳嗽期间应每日饮用40-50℃温水1.5-2升,避免辛辣、过甜食物刺激气道。长期咳嗽超过8周或出现咯血、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等检查。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护。儿童及老年人咳嗽时应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发展为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