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流感病毒性肺炎通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或持续低热。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严重的发热可能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患者早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或黄色粘液痰。咳嗽在夜间或清晨可能加重,影响睡眠质量。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胸痛或肋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血,提示肺部损伤较重。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即使其他症状好转后仍可能持续数周。
随着肺部炎症加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费力。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气促,重者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不畅。严重时可出现口唇发绀、三凹征等缺氧表现。呼吸困难提示肺部病变范围较大或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胸痛多为钝痛或刺痛感,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两侧胸部。胸痛可能源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也可能是频繁咳嗽导致的肌肉劳损。剧烈胸痛需警惕气胸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胸痛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持续加重的胸痛应及时就医。
患者常感到极度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乏力程度往往超过普通感冒,且恢复较慢。严重乏力可能影响进食和饮水,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乏力是机体对抗病毒消耗能量和炎症反应的结果,充分休息有助于恢复。持续加重的乏力可能提示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受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剧烈运动,症状缓解后也应逐步恢复活动。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状况,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早期识别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