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可通过病原体类型、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式区分,主要鉴别依据有病原体检测、症状持续时间、血常规结果、抗生素敏感性。
病毒感染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或鼻病毒;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病毒需依赖宿主细胞复制,细菌可独立繁殖。
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常伴流涕咽痛;细菌感染常见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症状通常持续3-7天,细菌性可能加重。
血常规中病毒感染多显示淋巴细胞升高,细菌感染常见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病毒培养或抗原检测可确诊。
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感染需抗生素干预。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会导致耐药性,细菌性感染未及时用药可能进展为脓毒症。
出现持续高热、症状加重或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保持充足休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水分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