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等类型。
细菌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黄痰、发热等。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急促等表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细菌性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日常需注意佩戴口罩。
病毒性肺炎多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干咳、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常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流行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支原体肺炎常见于青少年群体,起病缓慢,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能伴有咽痛、头痛等表现。治疗可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支原体肺炎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集体生活中需注意个人卫生。
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由曲霉菌、隐球菌等致病,症状包括长期低热、消瘦、咳血丝痰等。临床可能使用伏立康唑片、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肺炎与环境中的真菌孢子有关,免疫功能受损者需减少接触霉变环境。
吸入性肺炎因误吸食物、胃内容物等导致,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发热等。治疗需根据情况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预防重点在于调整进食体位,吞咽困难者应进行康复训练。
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治疗方案差异较大,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