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期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等。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每周需进行2-3次,每次4-5小时。适用于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衰竭患者,能有效缓解水肿、高钾血症等症状。治疗需建立血管通路,可能伴随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常用设备包括透析器、透析液和血透机,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腹膜透析利用患者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灌注透析液清除毒素。分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和自动化腹膜透析两种模式,每日需更换透析液3-5次。适合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或居住地远离透析中心的患者,可能发生腹膜炎、导管感染等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并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
肾移植是尿毒症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将健康肾脏移植至患者体内替代衰竭肾脏功能。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优于遗体供肾,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存在排斥反应、感染、药物毒性等风险,移植后需终身随访监测肾功能。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并发症,包括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纠正高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碳酸钙片调节钙磷代谢紊乱。需定期监测血钾、血磷等指标,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合并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呋塞米片利尿,但终末期患者对利尿剂反应较差。
饮食调节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严格控制钠、钾、磷的摄入,避免高钾水果、加工食品和含磷添加剂。每日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无尿患者需限制在500-800ml。建议分5-6餐少量进食,必要时补充α-酮酸制剂预防营养不良。
尿毒症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保持适度活动量避免肌肉萎缩。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透析患者需注意血管通路护理,移植患者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急症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帮助患者维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