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短效避孕药需注意用药规范、禁忌证筛查、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及定期医学随访。主要有严格按时服药、筛查血栓风险、关注异常症状、避免与特定药物同服、定期体检五项核心注意事项。
短效避孕药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漏服超过12小时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常见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均要求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建议设置服药提醒,若漏服需参照说明书补服规则,同时采取辅助避孕措施。
雌激素成分可能增加静脉血栓栓塞概率,用药前需评估个人及家族血栓病史。肥胖、长期卧床、吸烟者风险更高,表现为突发胸痛、下肢肿胀等症状。含屈螺酮的制剂如屈螺酮炔雌醇片需特别警惕,服药期间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服药初期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等反应,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缓解。若持续存在严重头痛、视觉异常、黄疸或血压显著升高,需考虑药物不耐受。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等复方制剂可能加重偏头痛发作频率。
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肝酶诱导剂会降低避孕药效,需调整剂量或改用屏障避孕法。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胶囊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影响药物吸收。服用圣约翰草提取物期间避孕失败率上升,建议咨询医生更换避孕方案。
长期使用者每6-12个月需复查肝功能、血脂及血压。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抗雄激素制剂可能影响糖代谢,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40岁以上或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需重新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转用孕激素单药制剂。
使用短效避孕药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缓解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避免高盐食物预防水钠潴留。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但需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及乳腺筛查,服药3个月后若仍有严重不适可考虑更换避孕方式。哺乳期女性应选择纯孕激素制剂,避免雌激素影响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