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动脉硬化可能造成肾衰竭,其发展过程通常为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肾病→终末期肾衰竭,主要与高血压控制不佳、长期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等因素相关。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高压,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需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贝那普利等降压药物。
血脂异常加速肾动脉脂质沉积,引发血管狭窄。伴随腰酸乏力、血肌酐轻度升高,建议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调节血脂,配合低脂饮食。
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约20-40%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肾衰竭。典型表现为泡沫尿、水肿,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药物。
肾动脉主干斑块形成可致肾脏缺血萎缩,超声显示肾脏体积缩小。严重者需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药物可选择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