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并非动脉上生长的肿瘤,而是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脑动脉瘤主要由血管壁结构缺陷、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常见于颅内动脉分叉处,破裂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是血管壁中层弹性纤维断裂后形成的病理性膨出,其本质是血管结构异常而非肿瘤细胞增殖。典型动脉瘤由内膜、外膜及纤维组织构成,缺乏正常血管的中层肌层,这与肿瘤细胞无序增生有本质区别。影像学检查可见瘤体与载瘤动脉直接连通,无独立血供。
血流剪切力长期作用于血管分叉处薄弱区域是主要诱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会加速血管壁损伤。部分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患者因血管发育异常更易形成动脉瘤。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瘤体进展。
未破裂动脉瘤多无症状,偶见压迫神经引起眼睑下垂等局灶体征。破裂时突发剧烈头痛伴颈强直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能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征,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小型未破裂动脉瘤可定期随访,直径超过5毫米或形态不规则者需干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通过微创方式填塞瘤腔,开颅夹闭术直接阻断瘤颈血流。术后需控制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用力排便等可能升高颅内压的行为。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降低发病风险,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突发炸裂样头痛应立即就医,疑似破裂时保持绝对卧床,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颠簸。康复期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尼莫地平片预防血管痉挛,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改善预后。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但需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动脉瘤形成至关重要,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建议高风险人群每2-3年复查一次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