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免疫学检查等多项检查。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尿常规是筛查慢性肾炎的基础检查,可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管型等指标异常。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常出现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24小时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尿比重降低,尿渗透压下降,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异常。尿沉渣镜检发现红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肾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通常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毫升/分钟持续3个月以上可考虑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检查还可评估电解质紊乱情况,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慢性肾炎晚期患者肾脏体积常缩小,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超声检查可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梗阻等其他肾脏病变。多普勒超声能评估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反映肾脏微循环状态。超声检查无创、便捷,是慢性肾炎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肾穿刺活检是确诊慢性肾炎病理类型的金标准,通过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明确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病变性质。常见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肾活检可评估病变活动性和慢性化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但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免疫学检查包括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补体C3和C4等检测,有助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可检测到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或抗蛋白酶3抗体。免疫球蛋白IgA升高提示IgA肾病可能。这些检查对明确继发性慢性肾炎病因有重要价值。
慢性肾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管理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