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的表现包括局部红肿、脓疱形成、疼痛或灼热感、皮肤溃疡等,严重时可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
细菌感染初期皮肤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伴随毛细血管扩张和局部温度升高,常见于毛囊炎或蜂窝织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黄白色脓液积聚于表皮或真皮层,典型如脓疱疮。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磺胺嘧啶银乳膏。
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刺痛或灼烧感,丹毒患者可能出现跳痛。建议口服头孢氨苄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或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控制感染。
深部组织坏死形成边缘隆起的火山口样皮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见蓝绿色分泌物。需清创后联合使用环丙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高蛋白饮食有助于组织修复,出现发热或皮损扩大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