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不一定是过敏原因导致的,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物理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和瘙痒,病程超过6周。
免疫异常是慢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导致肥大细胞异常活化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症状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要奥马珠单抗注射液。
感染因素也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牙齿脓肿等慢性感染灶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引发症状。这类患者除皮肤表现外,可能还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感染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物理刺激是另一类常见诱因。冷热刺激、压力、振动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这类荨麻疹通常在接触诱因后快速出现,表现为局限性风团。避免已知物理刺激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药物预防发作。
过敏反应确实可能引起慢性荨麻疹,但占比不高。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原引发的荨麻疹多表现为急性发作。确诊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明确过敏原。
其他少见原因包括甲状腺疾病、维生素D缺乏、慢性炎症性疾病等。这些情况下荨麻疹往往伴随原发病的其他症状。治疗需针对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可能需要左甲状腺素钠片。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记录发作情况,避免过度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饮食上避免已知诱发加重的食物,但无须过度忌口。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