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的下腹部或盆腔区域疼痛,可能与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病变或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慢性盆腔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坠胀感或痉挛性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妇科疾病是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腺肌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期加重、性交痛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联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
泌尿系统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慢性尿路感染或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引起盆腔疼痛,常伴随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间质性膀胱炎可通过膀胱水扩张术缓解症状,慢性尿路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或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功能。
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或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病变可能表现为盆腔区域隐痛,多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腹胀。肠易激综合征可选用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慢性便秘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炎症性肠病需遵医嘱服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或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盆底肌痉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腰椎退行性变可能引发牵涉性盆腔疼痛,疼痛特点为体位变化时加重。盆底肌痉挛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需采用局部热敷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紧张,腰椎病变建议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并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
腹盆腔手术后神经卡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顽固性疼痛,表现为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神经卡压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糖尿病神经病变需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饮食上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建议记录疼痛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诱因,疼痛急性发作时可尝试热敷或冥想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泌尿外科或疼痛科就诊完善盆腔超声、核磁共振或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