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否损害身体取决于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短期失眠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损害,长期严重失眠可能影响心血管、免疫和神经系统功能。
偶尔失眠或短期睡眠不足属于常见现象,人体可通过后续补眠代偿。部分人群因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或环境干扰出现1-3天的短暂失眠,通常伴随白天困倦、注意力下降等可逆性症状,调整作息后多能恢复。此时适当增加午休、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即可缓解。
持续超过1个月的慢性失眠可能引发病理改变。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增加高血压和心律失常风险;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使呼吸道感染概率上升;影响脑内代谢废物清除,可能加速认知功能衰退。这类患者常合并持续疲劳、情绪焦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通过睡眠监测明确病因,必要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干预。
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光线昏暗,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每日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心悸、头痛等躯体症状,建议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