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能否手术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肝功能及全身状况,通常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或侵犯重要血管时手术难度显著增加。
肿瘤直径在5厘米以下且未侵犯肝门静脉、肝静脉等主要血管时,多数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时肿瘤边界相对清晰,剩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术后肝功能恢复概率较高。手术方式包括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需结合术中超声评估切缘情况。患者术前需完善Child-Pugh分级评估,确保剩余肝脏功能储备充足,术后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复查。
当肿瘤直径达5-10厘米时,手术可行性需综合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若存在单侧门静脉分支侵犯但未累及主干,部分患者仍可通过扩大肝切除术联合血管重建获得手术机会。但若肿瘤包绕下腔静脉或肝静脉主干,或存在对侧肝叶多发卫星灶,则通常视为手术禁忌。此类患者需进行三维重建评估剩余肝体积,必要时联合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健侧肝增生。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即使肿瘤未超过10厘米,若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外转移或Child-Pugh C级肝功能,通常不建议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可选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术后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肝毒性药物,每3个月进行增强CT或MRI随访,警惕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