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和肠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及疾病性质上。痔疮是肛周静脉曲张引发的良性疾病,肠癌是肠道黏膜恶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
痔疮由肛垫下移或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肠癌多与腺瘤性息肉恶变相关,高危因素涉及遗传性肠病、高脂低纤维饮食等。
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鲜红、肛周肿物脱出及瘙痒疼痛,便血多呈滴落状。肠癌常见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并伴进行性消瘦。
痔疮肛门指检可触及柔软静脉团,肠镜可见齿状线上方紫红色隆起。肠癌直肠指诊可能触及质硬肿块,肠镜显示黏膜溃疡或菜花样新生物。
痔疮症状多反复发作但局限肛门区域,肠癌呈持续进展可能转移至肝脏、腹膜等部位。痔疮不会恶变,肠癌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
痔疮确诊依靠肛门镜和直肠指诊,肠癌需结肠镜取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肠癌筛查有提示作用,痔疮患者该项检查无异常。
建议出现便血症状时优先进行肛门指诊初步鉴别,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肠癌筛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可预防痔疮,肠癌高危人群需限制红肉摄入并戒烟酒。两类疾病治疗方案差异显著,需经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