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服用止痛药的疼痛主要包括创伤性疼痛、术后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等。止痛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创伤性疼痛通常由外力作用导致,如骨折、挫伤或切割伤等。这类疼痛可能伴随局部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使用药物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或过敏反应,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可能与组织损伤、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伤口灼热感、牵拉痛或持续性钝痛。临床常用塞来昔布胶囊、曲马多缓释片或氨酚羟考酮片控制疼痛。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
炎症性疼痛多由关节炎、肌腱炎等疾病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和压痛。医生可能开具美洛昔康片、萘普生钠片或依托考昔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配合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引起,表现为烧灼感、针刺样痛或感觉过敏。常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或阿米替林片调节神经传导。这类疼痛需联合营养神经治疗,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癌性疼痛由肿瘤压迫或转移导致,多为持续性剧痛伴阵发性加重。临床可能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或羟考酮控释片等强效镇痛药。治疗需结合肿瘤综合管理,定期评估疼痛程度调整用药方案。
出现需服止痛药的疼痛时,应明确病因后规范用药。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掩盖病情,服药期间忌烟酒和辛辣食物。慢性疼痛患者可尝试热敷、低频电刺激等物理疗法辅助缓解,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