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易感冒、自汗、语音低微等症状,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穴位按摩、呼吸训练等方式改善。肺气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外感邪气、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肺气不足可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饮等中成药。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等组成,有助于补益肺脾之气;玉屏风散含黄芪、白术、防风,适用于表虚自汗易感者;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配伍,能益气养阴生津。使用前需经中医辨证,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服。
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百合、银耳、莲子、蜂蜜等补肺气的食物。山药可健脾益肺,建议蒸煮食用;百合银耳羹能润肺生津;莲子红枣粥适合气血双补。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冬季可适当食用羊肉、核桃等温补之品,但阴虚火旺者需慎用。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等温和有氧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助气机升降;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深呼吸能锻炼肺活量。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30-4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耗气,冬季锻炼需注意保暖避风。
每日可按揉膻中穴、肺俞穴、足三里等穴位。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拇指按揉3-5分钟可宽胸理气;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掌根摩擦至发热有助于温补肺气;足三里穴按压能健脾益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按摩力度以酸胀感为宜,早晚各一次。
采用腹式呼吸法锻炼,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节奏保持吸呼比1:2。可平卧屈膝练习,双手置腹部感受起伏,每次10-15分钟。缩唇呼吸训练能改善通气效率,用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呼气,如同吹蜡烛动作。呼吸训练需长期坚持,避免过度换气。
肺气不足者需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护住大椎穴与天突穴部位。保持居住环境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午间可小憩30分钟养阳气。情志方面宜保持平和,过度忧思会伤肺。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心悸,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肺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适当晒背补充阳气,三伏天贴敷三伏贴也有辅助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