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拒食哭闹、流涎增多、低热烦躁等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早期黏膜充血→白色伪膜形成→溃疡疼痛→继发感染四个阶段。
口腔黏膜出现充血发红,舌面及颊内侧有针尖样白点,哺乳时轻微哭闹,此时家长可用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
白色伪膜融合成片状斑块,强行剥离后显露糜烂面,伴明显拒食和流涎,需及时就医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
伪膜覆盖区域形成浅表溃疡,婴幼儿因疼痛出现持续哭闹和低热,建议家长避免强行喂食,遵医嘱联合使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哺乳期母亲应注意乳头清洁,婴幼儿餐具需定期煮沸消毒,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诱发真菌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