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睑外翻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眼轮匝肌松弛、瘢痕挛缩、面神经麻痹、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轻度下睑外翻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配合眼部肌肉训练增强眼轮匝肌张力,避免揉眼等外力刺激。
继发感染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角膜炎,合并皮肤炎症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神经麻痹患者可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针对动力性外翻可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暂时性减弱眼轮匝肌收缩力,需每3-6个月重复进行。
重度患者需行外眦韧带缩短术或皮肤移植术,瘢痕性外翻可选择Z成形术,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血肿。
日常避免用力擦拭眼部,外出佩戴防护眼镜,睡眠时抬高头部减轻水肿,出现角膜刺激症状需及时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