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错构瘤可发生于双侧肾脏,但临床观察显示左肾发病率略高,可能与解剖结构差异、血流动力学特点、胚胎发育异常及遗传因素有关。
左肾静脉较长且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左肾血流相对缓慢,血管内皮细胞更易发生异常增生。
左肾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血压波动更明显,血管壁机械应力增加可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左肾在胚胎期旋转角度与右肾不同,中胚层组织残留概率略高,这些异常组织可能发展为错构瘤。
TSC1/TSC2基因突变导致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中,左肾错构瘤发生率稍高,可能与基因表达位点偏好性相关。
建议肾错构瘤患者定期进行超声随访,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瘤体破裂,发现异常增大时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