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与银屑病相似但病理特征不同,主要分为小斑块型副银屑病、大斑块型副银屑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和慢性苔藓样糠疹四种类型。
小斑块型副银屑病表现为躯干四肢散在红色鳞屑性斑块,直径小于5厘米,可能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卡泊三醇软膏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大斑块型副银屑病皮损面积超过5厘米,边界不清且易进展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需定期活检监测,治疗可选择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或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躯干突发性丘疹坏死性皮疹,常与病毒感染相关,病程具自限性,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或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慢性苔藓样糠疹呈现持续性紫红色扁平丘疹,病理显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需与药疹鉴别,可尝试光疗或局部应用吡美莫司乳膏控制病情。
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日常使用无刺激保湿剂维护皮肤屏障功能,出现皮损扩散或溃疡需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