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种参与止血过程的血浆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在血小板黏附与凝血因子Ⅷ稳定中起关键作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由多聚体组成,通过介导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壁的黏附,并作为凝血因子Ⅷ的载体蛋白维持其稳定性。
在血管损伤部位,该因子与胶原结合后发生构象变化,暴露出与血小板糖蛋白Ib结合的位点,启动初级止血过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管性血友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术后出血延长等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通过抗原含量测定、活性检测及多聚体分析评估该因子水平,对出血性疾病诊断和手术前凝血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建议存在异常出血表现者及时进行凝血功能筛查,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必要时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