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患者出现明显占位效应、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提示恶性特征或肿瘤快速增长时通常需要手术。手术指征主要有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引起严重症状、位于关键功能区、病理分级较高。
肿瘤压迫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脑积水,表现为持续头痛、视乳头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开颅肿瘤切除术缓解压迫,常用脱水药物包括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
进行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神经功能损害提示肿瘤侵袭,可能与肿瘤包绕血管神经有关。显微外科手术可解除压迫,术后需配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胞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
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界不清、周围水肿明显或强化不均匀时,可能与非典型性或间变性脑膜瘤有关。扩大切除术联合放疗是主要手段,必要时使用替莫唑胺、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半年内肿瘤体积增长超过20%提示生物学行为活跃,可能与NF2基因突变相关。需手术全切并定期复查,术后可考虑伽玛刀等辅助治疗。
术后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剧烈头部活动,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监测复发情况,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