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囊肿可能由皮脂腺堵塞、外伤刺激、慢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耳部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导管堵塞,形成潴留性囊肿。表现为局部无痛性小丘疹,避免挤压后可局部热敷,药物可选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耳部外伤或反复摩擦刺激导致表皮细胞植入真皮层,形成创伤性囊肿。伴随局部硬结或轻微压痛,需保持创面清洁,药物可选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克林霉素凝胶。
中耳炎或外耳道炎长期未愈引发炎性囊肿,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症状包括耳道渗液和听力下降,需抗感染治疗,药物可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
胚胎期耳部组织发育异常导致先天性囊肿,通常与第一鳃弓畸形有关。表现为出生后耳周无痛性包块,需手术完整切除,药物术前预防感染可选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罗红霉素分散片。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或佩戴过紧耳机,囊肿增大伴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